业内动态
常见的口蹄疫病毒诊断检测技术
发布时间:2020-05-09 10:56:10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最易感染的动物是黄牛、水牛、猪、骆驼、羊、鹿等;黄羊、麝、野猪、野牛等野生动物也易感染此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FMD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我国《2019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中强调要对口蹄疫高风险区云南、广西、贵州、广东和新疆;重点省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四川、山西、陕西等12省份的猪、牛、羊进行重点监测。
病原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目前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几乎没有免疫保护力,感染了一型口蹄疫的动物仍可感染另一型口蹄疫病毒而发病。口蹄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以及南美均有流行,在非流行区也有散发病例。诊断口蹄疫可以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检测标准
口蹄疫检测标准(现行)
临床症状
易感动物卧地不起或跛行,牛可见呆立流涎。
易感动物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分出现水泡。
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场成窝死亡。
实验室检测诊断
口蹄疫诊断检测技术正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已从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领域扩展到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领域。这些新技术不仅敏感、特异,而且还简便、快速、高通量化。 今天我们就主要介绍两种常用的检测技术。 (一)病原检测-荧光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就是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反应中的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其反应中引入了一种荧光化学物质,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的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产物不断累计,荧光信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每经过一个循环,收集一个荧光强度信号,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量的,从而得到荧光扩增曲线图。相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直接对产物进行定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亦解决聚合酶链式反应污染问题。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础是抗原的固相化及抗体的酶标记。ELISA方法是抗体检测最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疫苗免疫抗体的检测。其中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间接/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还可特异性鉴别检测口蹄疫病毒野毒感染情况。
想了解更多的动物疾病(如非洲猪瘟、布鲁氏菌病等)检测的技术细节和仪器应用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提供完整的实验室规划和应用技术支持。